●曾莹
夏天最为动人的所在,还是那一塘塘随风轻曳的荷花。孟浩然《夏日南亭怀辛大》,便是唐诗中书写夏日荷风的名篇。其诗曰:
(资料图片)
“荷风送香气,竹露滴清响。”
一般来说,孟浩然诗的特点,总是无句可摘,通篇浑成。不过这一首,“荷风送香气,竹露滴清响”却格外地引人注目。着一“送”字,风与花香之怡人不需多言;着一“滴”字,则周遭世界的宁静也不难感知。一塘风荷,几丛幽竹,置身于这样一个所在,夏天的暑热早就遁迹无踪。心境当中的幽与清,尽在这风荷淡香、竹露轻响当中。有趣的是,唐代诗人写到夏日庭院当中的荷花,总是与幽碧的物象对举而言。同样将荷与竹相对的,还有杜甫《狂夫》一诗:
“风含翠篠娟娟净,雨裛红蕖冉冉香。”
翠篠,就是翠竹,红蕖,就是红色的荷花。翠竹与红荷的并立,一方面是浓烈鲜明的夏日色彩,另一方面,又可见夏日风声雨色的那份灵动与明快。夏日世界,在这样的并峙中不但愈见鲜丽,也瞬间静谧。
除了竹以外,唐诗中常与荷花并举的,还有柳与芭蕉。比如,储光羲《仲夏入园中东陂》就有:
“环岸垂绿柳,盈泽发红蕖。”
一个绿柳,一个红蕖,就算是暑雨混沌,这样鲜活的光色也能够跃动而出。
相比之下,李商隐《如有》所勾勒的夏天,更是明艳到不可方物:
“芭蕉开绿扇,菡萏荐红衣。”
如此逼人的明艳,出现在诗歌的颔联——“芭蕉开绿扇,菡萏荐红衣”,芭蕉绿扇之开,意味着大叶舒展,成团的浓郁青碧腾跃于目前;而菡萏红衣之荐,又是以荷花的绽放渲染了嫣红所独具的迷人风致,也道出了一色旖旎的风情。
当然,最动人的荷花,还是生长在江南水乡,招展在采莲的歌声里。李白的《子夜吴歌·夏歌》这么写道:
“镜湖三百里,菡萏发荷花。”
再不是一茎红莲的默然相对, 而是三百里镜湖的浩荡风色。这样接天连地的荷叶荷花,无尽绵延的深碧与轻红,就是夏日江南最美的风景。加上采莲女子那绰约的风姿,正所谓“粉光花色叶中开,荷气衣香水上来”(陈去疾《采莲曲》),也就无怪乎有那么多诗人频加咏叹,歌此不疲。王昌龄《采莲曲二首》(其二),可说是其间最为精彩的一笔速写。诗曰:
“荷叶罗裙一色裁,芙蓉向脸两边开。乱入池中看不见,闻歌始觉有人来。”
荷叶与罗裙一色,芙蓉与脸颊同妍,花与人的那份交辉,真是动人之极。“乱入”一句,既写出了这种相似的隐蔽性,也道出了池中荷花的高大繁密。在这样的画面中,还有清歌响起,这就是最为生动的点睛。
相比之下,鲍溶所作《采莲曲二首》,笔触显然要繁密许多——
“弄舟朅来南塘水,荷叶映身摘莲子。暑衣清净鸳鸯喜,作浪舞花惊不起。殷勤护惜纤纤指,水菱初熟多新刺。采莲朅来水无风,莲潭如鉴松如龙。夏衫短袖交斜红,艳歌笑斗新芙蓉。戏鱼往听莲叶东。”
南塘水波轻漾,荷叶荷花映身,暑衣鲜净,夏衫短袖,再加上艳歌笑斗,这便绘就了一幅生气淋漓的夏日风情画。瞩目于画卷,唐代夏天的许多声响动静,就这么在眼前轻启开来。而穿越时光的阻隔,我们一样可以把臂并肩,沉醉于那些遥远的夏日辰光,同立于那一望无边的片片荷塘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