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传承 > 正文

从“莲花庄”到“小莲庄” 每日视讯

2023-06-07 18:33:19新民晚报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几年前的一个仲夏日,我参访湖州吴兴的赵孟頫纪念馆,再去苕溪之畔、赵孟頫所建的莲花庄旧址,立时被陂水环绕、荷开云锦和亭台错落的园景所吸引。此地因梁·柳恽《江南曲》中有“汀洲采白苹”一句,唐时被称为白苹洲,白居易亦有《白苹洲五亭记》的散文传世。我倒是认真拜读了,方知白居易并未亲临此地,而是受朋友“缄书赍图”所托才动笔写的“记”。这在文学创作史上并不鲜见,仅举一例:名篇《岳阳楼记》的作者范仲淹,并未亲临实地,也是受好友滕子京《求记书》并附图所托而作,却无碍文思奔会,下笔有神。而白居易的《白苹洲五亭记》,不仅为苕溪一带风光千古增胜,也和晚生近500年的赵孟頫颇为“投缘”。

莲花庄清末即已荒圮,今人所见,乃1986年重建的产物。其山石水景、树木楼台颇具景观设计之妙。尤其在占莲花庄总面积三成多的水景方面,洲渚小屿、水榭曲槛的点缀与湖光相映,煞是虚灵。而在人文景观方面,亭廊花石、轩阁悬匾多以赵孟頫书法、绘画的碑刻和集字穿插其间,如“松雪斋”“鸥波亭”“大雅堂”“集芳园”“晓清阁”等;再辅以管道升(赵孟頫夫人)、王蒙(赵孟頫外甥)等艺术元素与之连缀系合,公认为江南园林之名迹。

前不久我又去了湖州治下的南浔,南浔最有名的景点为南栅万古桥西的小莲庄,系清人刘镛(字贯经)的私家园林、家庙及义庄所在。虽然这并非我第一次游此庄,却无意中得知“小莲庄”系刘镛出于仰慕赵孟頫、承“莲花庄”之意而取的名。刘镛何人?许多初来小莲庄的游人恐受某电视剧的影响,误以为是乾隆年间的大臣刘墉(刘罗锅),实际上二者相距100余年。这位带“金”字旁的刘镛,确实名副其实,乃南浔“四象”(另有张颂贤、庞云曾、顾福昌)之首。民间“四象八牛”之谓,即指清光绪年间出现在湖州南浔民间及苏浙一带的富商:拥有百万两左右身价的称为“牛”;拥有千万两左右家产的称为“象”。刘镛的家产达两千万两之巨,什么概念?几近当时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。

刘镛并非“富二代”,他14岁辍学,15岁在一家绸布庄当学徒,属于寒门子弟。他的发家致富,一拜当时五口通商的便利条件,把握住了时机,通过倒腾家乡的湖丝完成了原始积累。后又侥幸取得盐业的运销经营权,这才实现了身家的巨大飞跃。小莲庄正是在刘镛准备养老退隐之际,与儿子刘锦藻接力修建的私家园林,1885年营建,历时四十年才完工。是时,刘镛已去世35年。

这里便有个问题:刘家先人既非赵孟頫的世交或亲戚,刘镛本人亦非书画家或官僚出身,怎么就那么仰慕赵孟頫呢?我查找了不少资料,发现均语焉不详,多笼统地以“刘镛因仰慕赵孟頫而建小莲庄”一笔带过。在此,我想尽可能以符合其内在逻辑的事实经纬作如下推断:一、刘镛致富后,曾拨出巨款给自己捐了个四品虚衔,虽无实权,却便于周旋官场,打通关节。而家乡先贤赵孟頫曾官至一品、被遇五朝和推恩三代的荣耀,无疑令刘镛钦仰不已;二、赵孟頫非但官大,还是湖州史上罕有其匹的大艺术家、大才子和一代宗师,故吴兴的莲花庄还有一个别称,叫“学士庄”。刘镛虽为巨贾,但以那年头立身处世的普遍价值观而言,想必对自己早早辍学是抱有极大遗憾的。故把学富五车、堪称人中凤麟的赵孟頫视为精神偶像,便属自然而然之事。小莲庄的“小”字和看似平常的门头,一方面足见刘镛行事风格的低调;另一方面也表达出其对赵孟頫的谦卑恭敬之情。

这是一座怎样的园子呢?入园即见偌大的一座荷花池,广约十亩,和莲花庄一样,占据整个园景的中心位置。正逢初春时节,园中蜡梅和红梅含芳吐蒨,竞相盛开,却见一片断梗残荷,如直木曲铁,参差交缠,萧疏如画,却也临近下一季的复苏。周遭依地形叠石成山,移步换景,曲径回转,使得观其设置大半须绕池而行。沿池所见,亭台楼阁、古藤松柳,兼有刻录王文治、袁枚、梁同书等人墨迹的碑刻长廊。南岸一座“退修小榭”,寄寓了主人不事张扬、悠游林下之心曲。西岸的“净香诗窟”,便是当年刘家与一干文人墨客诗文酬唱、风雅寄怀之处。至于其他各景,均显得那么精巧玲珑、迤逦有致。

赵孟頫出走京城为官,后返乡十余年(任苏浙等处儒学提举)后,再度出走京城,直至暮年而返。家乡吴兴莲花庄的荷池,想必常在念中。刘镛商战上海,终成一代巨富,衣锦还乡之时,栽芰凿池、设立家庙,以期安度晚年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他们虽为隔代人,亦非同行,却似良深私淑。在注重精神颐养的文人旨趣和进退有据的人生度量方面,可谓殊途同归。两处莲庄,既有风荷遐举的呼应;又有夏沁月明的共境,相对而言,都不再是孤立的风景。(喻 军)

关键词: